作为适于教育和公众阅读的《黑暗传》,我以为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是清晰的主题脉络,不至于云山雾罩,难以靠近;第二是鲜活的故事描述,尤其是那 些能够展现英雄形象和民族魂魄的细节,要有极强的画面感,而不是含糊而过;依此来看,目前所能看到的版本都不太合适。彩蝶整理版会紧紧抓住这两个需要来不 断的补充和完善,以提供给有心之人。
图文投递:彩蝶计划(官网)
经过数周的艰辛工作,一个以“适于教育和公众阅读”的《黑暗传》整理版公之于众了!该版本内容通过微店发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购买,并预留邮箱地址,而且只需购买一次,就可以永久获得更新版本!
自从第一个版本发布以后,收到了一些老师的反馈和建议,我一一记录,并在2.0版本中做了修订,该版本的变动主要如下六处:
修改日志:
- 修改先天章节“内藏五乌接三光”为“内藏五鸟接三光”;
- 修改歌引部分“孔子传下六本歌”,因《黑暗传》内容与儒家观念不合,故不可能是孔子传书,在其他版本的歌引中有孔子删诗书,丢弃先天诗文的描述,应比较合理,共增加十一行。
- 更换封面(介绍见版权页)、为便于打印,正文内容改为单页两栏显示。
增补日志:
- “先天”章节增加关于五鸟的注解;
- “歌引”章节增加“起初年间歌出世”等十行;
- “治世”章节结尾处增加六行;
作为汉民族的创世史诗,推荐给每一个读者朋友们!更多介绍,请阅读修订整理者所写的后记文章:
那些闪烁着光芒的民族魂魄
《黑暗传》就像是一部具有魔力的书,一旦爱上她,就无法自拔,越陷越深,这是我三周来的真实感受。我就像是一个孩子,站在滚滚的大河边,看着翻滚的浪花和漩涡,越看越觉得深邃,越看越觉得奇妙,那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一阵阵的冲击着岸边的我。
我反复的看每一个原始版本、每一个整理版本(胡崇峻、吴承清、陈人麟三位前辈)以及诸位老先生的评述文章,以帮助自己理清整个《黑暗传》的脉络、故事、情节,若不如此,是断然不敢说要来做整理工作的。
终于完成了一个暂时还可以接受的版本,可以呈现给早已经在等待的朋友们,而我也可以抽离出来,回到生活,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那些还在心头盘旋的困惑也已经列到了`修订日志`上面,期待能接触到更多资料,以做补充。
等到快要完工的时候,我才在网络上寻找胡崇峻、吴承清、陈人麟、刘守华几位老先生的资料以及照片,得益于他们的工作,我才可以看到宏伟瑰丽的《黑暗传》,才可以读懂他,才可以有胆量要做一点工作,所以,我应该认识他们。在《黑暗传》里面,拜师似乎都是很容易的事情,当然这种容易的前提是机缘使然,我想虽然并未谋面,这些老先生已经是我的老师了。
前些天在吴蓓老师家,大陆以及台湾的几位华德福老师通过微信语音交流《黑暗传》的教学经验,很是精彩。也是在那时,我才知道胡崇峻先生已经在今年的6月4日驾鹤西去,一阵惊愕。为此史诗,毕其一生之力,我以为这与《黑暗传》里那些闪烁着光芒的民族魂魄并无二致。而陈人麟先生今年也已经76岁了,刘守华教授81岁了,吴承清先生71岁了……正是他们的努力,让曾经的微光,得以持续闪烁、闪耀!让后来的我们,还可以寻找到这个民族“最早的血脉和记忆”。
在长篇小说《灵山》之中,面对《黑暗传》的失传,高行健发出了痛彻心扉的控诉:“还哪里去找对灵魂的敬畏?哪里还能再找到这应该端坐静穆乃至于匐伏倾听的歌?该崇敬的不去崇敬,只崇拜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一个灵魂空虚荒凉的民族!一个丧失了灵魂的民族!”——多么的热切,却又是多么的无奈,只有读懂的人才能理解。
但是,或许我们可以不那么悲观,因为这仅仅片段的文本就已经开始撞击着我的心——我将珍惜这珍宝,让他涤荡我的血液,并希望将这份热情传递给另一个人——哪怕只有很少的人在这珍视的行列,就是点亮的微光,就是娇嫩的希望。虽然全本的《黑暗传》至今未能寻到,但是在冥冥之中,我却感觉到他并未失传,只是藏在茫茫神农架大山之中的某一个角落,总有一天,可以找到,重现光芒……
此时此刻,在我心里产生了两个奇异的想法,也一并分享:
首先,我竟并不在意所谓学术界的那些奇谈怪论,尽管他们并不以为《黑暗传》是史诗(最后只是折衷称为神话历史叙事长诗),甚至不能代表汉族,这也只是他们的观点,我所在乎的绝不是僵化陈腐的理论框架,而是《黑暗传》本身带给我的是什么?我的心灵的回响是什么?所有的价值都在文本和歌唱的声音里,也只是在这里。
其次,诸位前辈所忧心的《黑暗传》传承之困,诸如歌师减少、演唱机会减少……我也以为完全可以换个思路来讲,对于《黑暗传》,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来看?第一是”在神农架的《黑暗传》”,在神农架及其周边的流传地区,《黑暗传》是丧歌、是演唱、是大山里的声音回荡,所以若没有歌师,没有演唱,没有了生存发展所依赖的社会基础,自然是传承危急。但是跟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一样,现实社会的剧变是无力阻挡的,是客观的,我们也不可能一厢情愿的使其回到从前。所能做的是“保育”和“活化”——继续的搜集和整理、支持歌师的传承、营造良性的社会环境……第二是“整个汉民族的《黑暗传》”,我们从神农架走出来,站在整个民族的视角来看,如何让《黑暗传》真正的能够走近每一个人、靠近每一颗心,被阅读和学习,成为滋养民族魂魄的源泉?这应该也是一种传承。
如果说“在神农架的《黑暗传》”发展日渐微弱,如同越流越窄的溪流,总怕有一天就断了;那么“整个汉民族的《黑暗传》”则变成了如同从“三江源”(神农架是源头)咆哮而下的巨流,在远方有亿万干涸的灵魂等待被滋润,如能够推动让这股水流朝此方向奔去,当不负“汉民族的创世史诗”这一名号。
当然,离开了神农架的《黑暗传》,故事不变,形式却要变化,作为丧歌来演唱自然是不再。文本作为核心,或是诵读、或是唱诵或是其他艺术形式、或者是进入到孩子们的课堂里,成为神话、意识发展、创世等课题的学习内容,透过学习,滋润现在及未来的孩子们,流入他们的血液,支撑他们的脊梁……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美事。
值得高兴的是,在华语地区的华德福学校中,《黑暗传》的学习早已经开始,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也却如以上所言,让人惊喜。不少的老师,也在阅读和学习《黑暗传》,以寻找适合的方式带入课堂,当然这中间也遇到不少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彩蝶整理版`的一个原因。
作为适于教育和公众阅读的《黑暗传》,我以为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是清晰的主题脉络,不至于云山雾罩,难以靠近;第二是鲜活的故事描述,尤其是那些能够展现英雄形象和民族魂魄的细节,要有极强的画面感,而不是含糊而过;依此来看,目前所能看到的版本都不太合适。彩蝶整理版会紧紧抓住这两个需要来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以提供给有心之人。
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资料的匮乏,很多细节尚待增补,会在以后的版本里一一呈现,敬请期待,也欢迎大家给予反馈。
昨天还看到一则很有趣的“旧闻”,2008年的时候,有一部叫做《复活的三叶虫》的电影,其中有《黑暗传》的片段做插曲,本想邀请胡崇峻先生演唱,但那时候他已经失明,就找了另外一位专业歌手,结果这位歌手进了录音棚却不敢唱,因为他听到了关于《黑暗传》“魔咒”的一些议论,惧怕《黑暗传》对胡崇峻的“魔咒”有一天也落在自己身上。然后导演就打电话给胡崇峻先生,跟歌手沟通。胡先生给这位歌手讲了自己的故事,并耐心劝解,力证《黑暗传》的所谓“魔咒”只是对全篇掌握或通篇咏唱的人而言,而电影的插曲只需要唱出其中的一个小章节,完全够不成“魔咒”的要素,该名歌手才点头同意完成了插曲的演唱。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感觉到胡先生的幽默,不过也竟不自觉的摸了摸眼睛。那就写到此处吧,下一个版本见!
名下于彩蝶小院
2016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