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在黑暗迷茫的丛林中孤独地探索是如何的重要。当然,适当的外部协助可能是需要的,但最终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都是要靠自己的探索来完成。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者:王欣 撰文:2015年8月8日
我时常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从小到大上了那么多的学,读了那么多的书,可是看待事物的深度、广度和角度还是如此有限? 历史上,时代中,那么多的智者将他们的智慧分享,而我们却“接收”不到这样的传承?
也并不是每一个翻阅过《自由的哲学》这本书的人都会获得相当程度的成长,所以,当你翻开这本书之时,也不要寄望于它会是你“最后一根稻草”。最终收获几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如何阅读这本书的。世界上的好书很多,而且我发现一个现象,真正的好书价格都很便宜,且少有人问津。
阅读,首先在于质,其次才是量。
下面,我会从几个角度,尝试就阅读之“质”展开一些考量。供大家在阅读《自由的哲学》这本书之前,做一些准备活动。
当我们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先观察一下自己的阅读动机:我们心中已经升起怎样的“诉求”? 我们是想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我们如何能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到这一点,并且抵达它?
当我们看不懂文本时,我们希望有经验的老师来帮助我们解答,我们甚至希望有人能一句一句地解释给我们听,给我们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如果我们看不懂,我们会非常的沮丧。当我们看懂了,我们又会非常的兴奋,就此满足,就像找到了宝藏,并且自认为这样的宝藏就是我们的私藏了。
有没有?会不会这样? 我们有没有观察过自己这样一种阅读模式?
我们曾无数次地、循环地进入这样一种快速满足诉求的过程中。而一旦这一诉求被满足,我们就会开始思忖着如何寻觅下一个猎物。那么,那个被满足的诉求之于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呢?它在我们的意识中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我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在黑暗迷茫的丛林中孤独地探索是如何的重要。当然,适当的外部协助可能是需要的,但最终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都是要靠自己的探索来完成。而这样的孤独、黑暗、迷茫,恰恰是给到了我们一个成长的空间,我们需要安静地、耐心地待在里面,并且使用我们所有的能量,去孵化一个真实的自我和真正的存在。
尼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内在必须先留有混沌,才会诞生一颗舞动的星。(Man muss noch Chaos in sich haben, um einen tanzenden Stern gebären zu können.)
其实有时候精神成长就像健身运动,我们不能祈求通过对一个完美身形的理解和想象,或者完全依赖于跟健身教练“混”,让自己获得一个完美的身材。所有健硕的肌肉和美妙线条,都是要靠自身规律的锻炼和无数的汗水来获得。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意识,也同样,也要靠自我这样不懈的用力,才能强健和得到提升。
个体精神成长是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的。
一个从智者口中说出的真理和解释,从老师口中给出的答案和解读,对于一个接受的人来说,效力是非常有限的。就是因为它只能在意识中作为一个概念存储起来,而我们的思维机体还是老样子,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还是那一套。而这本书恰恰是向这两样东西开刀。
我们也尽量不要将对于这本书的阅读当成一个任务和目标来完成,当任务和目标被堵在意识之中时,精神之光是没有空间进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