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我该如何做母亲——成都华德福亲子班带来的领悟

孩子一开始对故事的感受是混沌的。亲子班前面几个故事,宝宝在平时里没有表现出对它们有印象,但到最后一个故事,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宝宝和故事已经建立了内在的联系。也许是从一个故事到一个故事,孩子正在经历一次新鲜的探索之旅。经过聆听,独自摸索,终于明白了听故事中的奥秘,最后终于乐在其中。

作为母亲,观察到孩子独自沉醉在故事中,口齿清楚地重复故事里的片断,仿佛天地间一切都不存在了,仿佛这个故事就是孩子的一件心灵玩具,语言玩具,我不得不惊叹故事的神奇力量。

平时里,如果宝宝要求听故事,我也会给宝宝很随意的讲一些有小场景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在瞬间产生,很快自己也忘掉了的。我发现宝宝对这些故事有些有印象有些没有。而在亲子班听故事是另一种氛围。家长抱着孩子围成圈,老师席地而坐,有蜡烛,有音乐,有故事布景,音乐之后,蜡烛点亮之后,在一种宁静圣洁的氛围中老师开始一边移动故事的主角,一边讲故事。这样氛围里的故事有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力量,分明能感觉到这力量在接纳和包容听故事的孩子们的心灵。我能感觉到我的孩子在这样氛围中聆听的一切都已经转化为了她内在力量的一部分。而作为母亲的我随意讲的即时性的故事恐怕不会有这个效用。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张俐老师的邀请,让我家宝宝在一岁零七个月开始体验这样一种氛围里听故事。

有一个疑虑,我还是想说出来。

亲子班中有一个手指谣是小蜗牛和小蚯蚓。是一个寓言故事。其中一个接近三岁的小女孩,在唱故事的时候,每次唱到小蚯蚓时,她都会说我不是小蚯蚓,我要做蜗牛。我宝宝平时里喜欢哼唱其中的两句“再也不敢出来啦”和“钻进了黄泥巴”,很明显我家宝宝只是觉得这个句子很好玩,而且一个食指钻进在另一个握起来的手的手心里,很好玩。我不太清楚,快三岁的那个小女孩在家里是否是家长给予了太多意识上的东西,才会有这么明显的好坏分辨?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对这首歌很不放心,我觉得这首歌寓意的意识太强,会不会太早唤醒了孩子的意识?或者是不是可能给五六岁的孩子唱比较合适?特别是对那些喜欢嘲弄人的孩子?

于是我想到,故事有着如此神奇的力量,那么什么年龄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就变得至关重要。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那么作为一个母亲,我想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幼儿故事库,不论是收集整理的,还是自己创作的,对自己所讲的故事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讲故事过程中也才能对孩子的反应有清晰的认识,明白孩子心灵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这样清醒清晰的过程中给予的东西才是能真正满足孩子,对孩子心灵是有助益,而不是给与孩子的东西反而变成一种负担。

节奏与变化

具体到一个班,上课时间内最恰当的节奏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准确把握的。这一期的亲子班就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真实的观察,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借鉴其它地区亲子班的时间节奏,在上课过程中做出调整,最后找到了最恰当的节奏。端午节之前,故事时间在点心之后,吃得饱饱的孩子们,很不安分,各自玩耍,故事开始了,还有孩子走动,或乱动室内的玩具和故事布景中的材料。端午节之后,故事时间放在了点心之前,在孩子充分活动之后,故事时间里大部分孩子变得很安静,能聆听故事,很少或没有孩子走动,乱动故事布景……决定要调整时间之后也没有猛然地就采取调整措施,而是完成了一个一周循环之后才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调整。

这个悄然中的节奏调整包含主班老师和指导老师充满责任感的爱心与精心。作为家长我能感受到这股温暖。

节奏调整的同时,教室内外的细节也在悄然中变化。太过低的秋千,某一天发现变高变平衡了;墙壁上裸露的金属灯管,某一天搭上了一块浅紫色的轻曼丝绸,像一朵静静盛开的大花朵;某一天发现墙壁上脱落了的地方多出了一条浅蓝色的鱼儿;某一天发现洗手池边锈迹斑斑的小架子里蓬松着满满的粉红,浅蓝丝绸,一个古朴木质的花瓶站立在其中,一些宁静的干花正在默默散发香味……特别是新的助理老师立娟老师到来之后,教室里的小细节每次都有变化。我看到了我宝宝眼中的惊喜,这惊喜稍纵即逝,但我深信一些美好已经印刻进了孩子的身心,它将永不会被磨灭。不完美的一切,只要有爱心和责任,原来都可以变成最奇妙的教育诗篇。

谢谢老师们为孩子们所做的这一切。

作为父母,我是否能像老师们一样,通过一再实践终于找到适合自己孩子在家里的一天节奏呢?

孩子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玩耍,什么时候睡觉,什么食物并不适合孩子都是一天节奏的一部分。孩子自己并不愿意破坏这节奏,带来破坏的往往是成年人的懒散。

其实跟随孩子的节奏是最健康的节奏,可是我发现我要依从这个健康的节奏,我必须克制很多曾经养成的习性。比如,我必须让自己不要晚太睡,否则第二天我可能无法精神十足陪伴早起的孩子专注地玩耍;远离电视,对我来说没有问题,但远离电脑就需要自我克制,孩子喜欢一个表情丰富的妈妈,不喜欢坐在电脑前变得木然的妈妈;饮食时间混乱的我,必须克制我凑合的习惯,重视每一餐的进食;以前吃饭狼吞虎咽,随随便便,现在要考虑细嚼慢咽给孩子做示范;晚上尽量不外出,八点钟就要开始考虑入寝。宝宝每天需要足够量的户外活动,喜欢呆在家里的我,必须克制自己的懒惰走出家门,走到青草绿树间……

如果发现偶尔孩子迟迟不睡午觉,如果留心观察,会发现问题不在孩子,可能是孩子的爸爸在午睡前给了孩子甜食,使得孩子兴奋没完,是大人破坏了孩子的节奏的后果。有时候晚上孩子迟迟没有睡意,可能是白天里户外活动时间没有外出,或者外出不够,活动量不够。

归根结底,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是父母需要努力改变的某方面问题。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