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读书不等于优秀
虽然从主流教育转向另类教育,但是刘丽霞不会否定主流教育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
她发现,优秀的学生,主要有三种背景,一是家庭给孩子很宽松及很激励他的环境。在她的家乡,高考最高分的学生,往往来自工人家庭。反而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考试成绩都不是很好。
而另一现象是,音乐教授的孩子,钢琴都不太好,她说,“这可能是家长太专业了,反而给孩子造成压力。反观工人家庭,家长可能没什么文化,反而更会欣赏孩子。所以,需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第二种,是获得学校老师特别欣赏而加以栽培的学生;第三种,则是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他们肯学、主动,会得到更多机会,这种机会会使他们很好的发展。
综合这些因素,在公立学校,很优秀的人才,都带有偶然性,而且一般都有类似的特质,如很肯学、能承受一些压力、心理比较健康、开放等等。
“单单是成绩好的,我觉得不能称他为优秀,因为他只是偏于一些方面,但是,在大学里,往往这类学生很多,就是成绩非常好,但是,心理方面,并不是那么健康。”
心理方面又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同理心、同理心可能是良知、道德的前奏;这类学生不能同理别人,大多显得比较自私、自我;另一种是心理不健康,例如很压抑,患有抑郁症、分裂症等,有者甚至在遭到一些打击后走上自杀路。
华德福教育因材施教,它:
1.培养孩子健康的成长方式,希望孩子以后成人后,能继续以这方式长远地发展。
2.它发展每个孩子的潜能与特长,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3.协助孩子发展技能以贡献社会,让孩子有实际的能力服务社会。
低年级注重体验和感受
在华德福低年级,孩子学的是体验与感受层面,而非知识性的。
在一二年级时,数学及语文都没什么书写,但他们的感受却很丰富。一旦他们去到公立学校,需要从事数学练习及汉字书写,他们还是可以应付,她认为那是因为他们有感受和体验的基础,比别人可能还学得快。
刘老师本身的孩子,中学转去公立学校,初二才开始学物理。他在华德福学校小六时,已开始学物理,但那时所做的都是实验,没什么物理的理论与概念。
他在公立学校学的物理,却没有什么实验,反而都是理论为主。
他跟其他同学比较,会显得不一样,他会很容易理解那些物理的概念和理论,并将它们跟之前所做的实验连结起来,结果,更容易理解。
再加上,他对物理很感兴趣,结果,他的物理成绩全班第一。
以此类推,数学等科目的学习也一样。
刘老师指出,孩子越大,基础越稳,他在这时才去主流学校,学习的效率会越高。
高年级激发孩子思考问题
华德福教育概念,认为孩子7岁到14岁,是心灵发展阶段,14到21岁,则是理性发展阶段。
因此,华德福高中时期,是培养起孩子理性思考的关键期,课上会有很多讨论,会让孩子思考:“这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及为什么?”这哲学上的三大问题。
六七年级的学生会上社会学、经济学,他们会关心世上发生的事,例如世界灾难及环境问题,让孩子看到他们自身之外的、人们生活的状况。
在学生七八年级时,他们一般都会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明确自己接下来要走的路向。
在这个体系的教育下,他们的身心比较平稳。
在人际关系上,由于同学间互动多,孩子们面对与人交往的冲突也多,从中学到跟人交往合作的技巧。“没有这种冲突,谈不上合作。这种冲突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和别人相处与合作,而打好基础。”刘老师说。
待他们在12年级(18岁)高中毕业时,他们必须展示毕业设计,有人呈献一套时装设计、有人改装一辆脚车、有人建造一艘船等,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例如科学知识、具体应用呈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