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农场本身多样化的本质,在农场内,我们可以加工农产品,创造产品的附加价值。所以,我们就能以农场为中心,建立一个新社区。经由创造工作机会,形成土地上人口的再聚集,不仅使人类与土地产生新的联结,同时也恢复尊严感和目的感。
本文由“人智学教育基金会”授权刊发,严禁转载撰文者:Hans van Florenstein Mulder
翻译者:李心仪
原载链接:财团法人人智学教育基金会
在鲁道夫.施泰纳的农业讲座中,将农场比喻为一特有的实体,一个自给自足的“个体”。虽然他认为这是个不易达成的理想,但却是值得我们追求的目标。
作为一完整的实体,农场必须在作物栽培、畜牧、森林管理、果园与蔬菜生产间,维持其多样性与平衡。例如,在一独立的农场有机体内,耕作面积的大小,是由农场内部资源足以施肥的土地面积来决定,比如说以动物厩肥与堆肥来维持土壤的肥力。相对地,我们只能饲养农场资源所能负荷的适量动物。所以,在管理农场时,每一位农夫必须做伦理与道德上的判断,以决定农场的开发面积,而政府则须决定整体农地的大小。
每一块土地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我们敞开心怀去接纳这个想法,我们会试着去发现并探索土地的天赋、气候与天气的特性,试着使土地丰收。此时,农场不只是个有机体,而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个体,这个过程就像是“教育”ㄧ般,如同我们帮助一个年轻人,去发展存在于他自身内在的天赋。
由于农场本身多样化的本质,在农场内,我们可以加工农产品,创造产品的附加价值。所以,我们就能以农场为中心,建立一个新社区。经由创造工作机会,形成土地上人口的再聚集,不仅使人类与土地产生新的联结,同时也恢复尊严感和目的感。
在这个新的农场社区中,人们将永不停止的发展土地的特质,并且持续发展社区成员的天赋,发展每一位成员的精神生活,让人类社区的真实功能得以实践,过去工业革命前的旧式农场(旧村庄),虽然已具备上述新农场的部分功能,但借由探索旧农场的内涵,我们知道未来新式的农场社区(新村庄)将不同于旧的。接下来,我将陈述以下的景象。
当我们还小时,我们觉得自己与外在环境是ㄧ体的,很少将自己与外界区别开来,在那个时候,对于理性思考,我们仍然是懵懵懂懂;我们以整体印象经验事物,获取看法。然而,当我们日渐成长,借由在心灵中将自己与环境分离,我们慢慢的甦醒,特别是在九到十岁左右开始,我们朝着所谓“旁观者”的成人生活意识发展着。在这个过程中,在孩提时代较具精神性如梦般经验遗失的同时,我们获得清楚的思想、独立性与自我意识。
经由觉醒的感官,意识开始发展,将原本整体的世界,切割成许多小单位;此时,正在发展的分析与知性思考具有破坏倾向,因为这种思考方式,使我们不再看到世上各种现象的整体性。我们认识的世界,已经由精神、心灵、物质的整体层面,降为机械论的物质世界。也就因为只从单一面向观看世界,才造成现今发生在我们周遭的许多问题。只要观察我们遭遇的各种不同危机:个人、家庭、经济与环境的等等危机,就可了解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思考方式,用来弥补惯用的简化论、分析和唯物的思考习惯。
作为农夫,当我们漫步在土地时,总是直接注视着地面,看着环境中的物质部分。我们几乎不曾抬头看看星空,以至于当我们看到繁星点点的天空时,竟然感到疑惑,星空对我们而言,已成为未知的世界。
旧式的农村具有强势的阶级结构。地主不只拥有土地,还强力控制工人,佃农们几乎不算是自由的人。然而这个乡下农夫在知识的领域里是自由的,透过冥想的生活形态与对灵性的直觉感受,此直觉源于年轻时的洞察力(再现的洞察力),他知道该做些什么。当人们活在灵性世界如梦般的经验里时,人们以整体印象的方式思考,就像十岁以前的孩童看待世界的方式。
然而,随着“旁观者”科学意识的发展,人类渐渐失去与生具来的本能,并且发展出知性、分析性的简化思考,于是,灵性(soul-spiritual)的本质逐渐消失。在工业革命之后,这种现象达到顶点。在农业的绿色革命之后,由于大量使用可溶性肥料与农机,亦导致今日环境方面的危机。
传统的土地所有权观念仍然盛行,但为了善尽土地管理人的职责,我们必须建立新形态的土地所有权。土地必须脱离日常生活经济的范畴,不该视土地为商品和投机的工具。
旧式农村与新式的农村社区间,目前最大的差异为何?今日强盛的精神力量致力于个体的解放,个体想在社会生活中表现自己。我们看到个体摒弃权威、服从与所有旧式的社会形态。单一的个体想要以个人自由的生命为基础,将自己与他人结合,共同完成使地球和自己复元的理想。同时也想将自己觉醒中的灵性(soul-spiritual)与外在世界的灵性再行连结。
在感官的世界与体认到外在世界的灵性之间,有一道门槛。现代人若想要以健康的方式将两个世界再行连接,则必须有意识的去跨越门槛,所以我们必须发展新的内在能力,发展一种新的思考模式,以了解“生命”世界的法则。
在农业课程的第三讲,鲁道夫.施泰纳为我们指出一个新方向:
自然界中复杂纠结的生命是非常纤细和脆弱的,我们无法检测到它,它也让我们粗糙的知识概念感到困惑……。我是指我们必须运用自身的灵性,共同感受生命周遭的一切。对于耕地的农夫来说,冥想并不是一件坏事。
人类的精神,不仅依靠发现正确的答案,同时也要问正确的问题。问正确问题这类型的思考,乃在于寻找世间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然而要发现其间的关连,需要高层次的内在思考活动,一种灵活的、具有灵魂的、精神性的思考。我们看到像岩石、树木、动物、人类、云朵与星辰等物体,并且将其视为真实。但是只有在我们学会将感官现象看作潜藏在观察之后的生命体的表象,真实才会出现。
举一块种植大麦的田地为例,为了除去麦田中发芽的杂草,我们努力寻找方法,这是在大麦与杂草之中两者择一的问题。然而,寻问“大麦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为何?”并不是我们惯用的思考方式。当我们将思考扩及到此一层面,就可获得较高层次的洞察力,达到“本质”或“生命本体”的层次,使我们共同创造地球与人类之间的共同演化。
详细探讨冥想的方法并不是本文的意图,冥想是以观察到的巨细靡遗的现象,作为意识的唯一内涵,尽力避免或排除悄然潜入的其它思想、理论、假说或判断。
然而,真正的冥想生活需要四个重要的要求,说明如下:
- 首先,在追求真理时我们必须分辨虚假或真实,必要或非必要,实体或相似者,永恒或短暂。
- 然后我们必须发展一个内在的感官,去感受任何真理或真实资讯的道德价值。
- 其次,将鲁道夫.施泰纳描述的六个协助或基本练习的成果,整合成我们自身的特质。
- 最后,发展对自由毫不妥协的爱,不仅是对自己,同时也一样的对待他人。
在我们探寻真理时,当第一种特质成为清楚的需求,其余三个特质就是让自身人格进步与完美的挑战。我们每向真理接近一步,就必须在道德发展上前进三步。
以下简述六个基本的练习。
控制思考:
每天短时间的练习专注思考,将思绪集中在一简单的物体上,例如指甲、螺丝钉或铅笔,持续五分钟。此练习可发展心灵的确定性。
控制行动:
每天在特定的时间里,有意识的执行一个简单的动作,如转动戒指。此练习让我们明了,养成一个新习惯或改掉旧习惯是多么的困难。
控制感情或保持平静:
我们可以拥有感情,但不可让感情操纵自己。此练习可以产生一种安静的、放松的内在力量。
积极或宽容:
我们必须对自己内在和周遭大量的消极悲观、成见和偏狭有所醒觉。透过加强自我的宽容性,我们可以更开放的接受丰富的世界。
开放:
以不带成见、开放的心胸来迎接任一新的情境,于是我们可以敞开心怀迎向并沉浸于世界上复杂难解的生命力量。
和谐:
在上述五种练习之间,达成个人内在的平衡,致使内心充满宁静,同时和平地与世界共处。
个人内在的发展,是社区内每一独立平等的个体,可以成功的与幸福的共同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社区的幸福安宁,只有在我们善尽以下的任务才能达成:我们为他人付出越多,则持有越多;我们给予他人愈多,则拥有愈多。只有具备清楚的想法或清晰的愿景时,才能开创我们的理想。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旧式的村庄系统中,社区的力量是由外部施加。在这个时代,社区的力量则由内部产生,从个别独立的人格中出现。所以,社区可以促进每位个别成员的潜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