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远古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之一:精卫填海

编者注: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一直是整个社群最大的课题。然而本土化不是将本土元素扔进去,而是要让教育理念在自己的土地上长出来。若要扎根,首先需要我们对自己脚下的土地和文化有更多的了解。非常感谢现居安徽,主攻中国远古史•殷商甲骨文的華强老师授权HiWaldorf刊发他的《远古中国人的思维特点》系列,该系列共有六篇文章构成,我们将陆续一一刊发,希望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远古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去珍惜他们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華强(博客撰文:2009年6月

当我把《山海经》当作中国第一部史书来读的时候,我的面前打开了一个宝库,里面珍藏着远祖留给我的许多无价之宝!这是怎样的一种宠爱啊!

精卫填海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人人尽知。这是一个流传几千年的神话故事,最早的记载就出自《山海经•北次三经》: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石以堙于东海。”

在另一本古籍《述异记》里,故事被演绎了: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誓鸟,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很凄美的一个神话故事,难道你说它是历史吗?是的,我认为它正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揭开这个谜就要从那个历史年代人们的思维特点开始。远古人类思维进化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它比人类身体的进化要艰难得多。

炎帝的女儿女娃确实是被淹死在东海里了,被滔滔海浪吞噬了,这很好理解。但是目睹她被淹死的人们并没有看见她的尸体。在等待和寻找的过程中,他们看见了从波涛里飞出一只鸟,因为这只鸟的叫声是“精卫……精卫……”,所以人们就叫她精卫。注意,这里表现出原始人类的一个思维特点:简单的因果关系。女娃变成了精卫鸟。于是人们就象对待炎帝的女儿一样对待她关心她。他们发现这只鸟反复地飞往西山,从那里衔来树枝和石子,顺理成章地认为:因为大海淹死了我,我恨它,所以我要填海。其实那只是一只正在忙于衔枝做巢的雌海燕而已,正好在那个时间从浪涛里钻了出来。这是历史上曾经的事实,不是神话!

在《山海经•中次七经》里有类似记载: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花黄,其实如兔邱,服之媚于人。”这里的帝女指炎帝之女姚姬(瑶姬),兔邱指菟丝子。帝女的女尸消失之后,在那片土壤上长出了妩媚的菟丝子。

很荒唐!是吧?如果这是远古记载里非常普遍的现象你还会认为荒唐吗?

再举一个有关远古人类生育的例子,原始人类认识能力的进化(从猿的认识能力到人的认识能力)是一个漫长的、缓慢的、渐进的历史时期。在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认识进化痕迹是,人们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都没有认识到阴阳交媾会导致成熟女性的怀孕,也根本不知道女性怀孕的结果必然是孩子的出生。如果一定要拿出一个使人信服的人类学的根据,那就是:阴阳交媾并不是每次都会导致女性怀孕的,所以他们没有必然联系,对于认识能力低下的原始人类还不会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即使有效的阴阳交媾到发生明显可见的怀孕现象(出怀)中间也要有三到五个月的间隔,我们也不能苛求原始人类能够认识到这其中有因果关系和深刻道理。说三个月以前的某个行为会在三个月以后出现效果。所以夏商周秦四个朝代的远祖都是一个女人和天神所生,这也曾经是流传几千年的中国神话故事。需要证据吗?有:

“殷契,母曰简狄,有狨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史记•殷本纪》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 《史记•周本纪》

这样的例子在我的博文《远古史研究的盲点——感天而生》(上篇下篇)里我搜集了几十个。所有的原始民族都共同经历过思维进化的这一阶段,所有的原始民族都曾经认为女人突然鼓腹是某次和天神相遇的结果,因此所有的原始民族都必须经历母系氏族社会这一历史阶段。远古人类对自身的观察发现,只有女人会突然怀孕生子,而男人却不会怀孕。他们只能把原因归结于超自然的能力,而女性自身也无法解释这种自己无法控制的神的力量,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唯一的解释是距离怀孕日期最近的一次与神的邂逅。

这个思维特点的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是当尧命人杀鲧时,鲧跃如深渊化为黄熊(或黄龙,或三脚龟等)。鲧属于共工氏族,世代为水官,所以他跃如水中是为了逃命。但是大家看见鲧跃入水中以后,大家看见水中浮起了一只黄熊,便以为鲧变成了熊。所以屈原在《天问》中问道:鲧“化为黄熊,巫何活焉。”说明至少在屈原的时代,鲧并没有被祝融杀掉。

这种现象在有关远古人类的记载中比比皆是,你们感到震惊吗!?

同样是《山海经》中再举一例: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山海经•大荒西经》

女娲的肠子(先后)化成过十个人。这是远古时期女人生育的场合不避讳男人,大家亲眼目睹了女娲产下胎盘的过程。人们以为是女娲的肠子变成人。因为这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这样的例子在《山海经》里还有一些。不过我要从《夏小正》中找一些记载作为旁证:

“鹰化为鸠”(正月)“鸠化为鹰”(五月)

“田鼠化为鴽”(三月) “鴽为鼠” (八月)

“雀入于海为蛤”“玄雉入淮为蜃”。(十月)当人们发现雀飞入海中,雉钻入水中的时候,他们立即下水却摸到了蛤蜊和蜃,于是他们坚信:雀和雉变成了蛤蜊和蜃。其实雀和雉下水的目的也是为了吃到这些水生物的.共同的思维特点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夏小正》不是伪书,它也是后人为了保存远古历史所作的一种努力,它收集、整理、保存了中国夏代的许多文化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感谢整理者,为他们烧一柱高香,是他们保留了老祖宗的文化遗产。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夏后氏农耕历史的文化存在。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远古时代人们认为生命是不死的。生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他们从对生命现象的直接的观察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远古人类低级思维的一个特点:相邻的后一事件是前一事件的直接结果。

远古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之一:眼见为实,前因后果。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