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台北市华德福教育推广协会(博客)
口述:李庭怡 文字整理:方巧如 配图:pinterest
问:华德福教育有何缺点?
答: 我可能还没有很了解,如果是理论上的,我可能没有办法说的很好,我会问自己说,华德福真的有那么好?好到要让所有的人都应该接受华德福教育吗?我那时候给自己的答案是,教育没有所谓好坏,而是在于适不适合每一个人,所以可能有人是适合体制内的考试适合集中营的那种方式,他可能会很开心,我有朋友就是只要考第一名,比任何人都好,他就会觉得很爽!他的人生意义就在此,我心想,这样也很好,你去过你的人生。我想没有哪一种教育是最好的。
问:你曾跟你高中或是大学老师就教育这事对话过吗?
答: 他们不愿意多谈,我有试着问老师说,你觉得教育是什么?他们都会说,恩,教育这定义很广耶,然后讲到华德福时,就会提到,我觉得华德福很好啊,不错啊,只是在我们这个环境太难生存下去,这个环境太差,华德福教育太好,我相信他们有很认真在讲,但是我不确定他们有没有了解,像他们会说知道华德福教育是一个新潮流,也是非常好的教育,只是说在这个环境下太难实行太辛苦了,也有老师说我不是革命斗士,没办法实践他。
问:你期待有一个华德福大学吗?
答:超期待的,当初没有念到华德福高中满难过的,但是我没有后悔去普通高中,因为我得到很不一样的东西,而且我也有成长,不管是不是痛苦的,都是一种成长的历程。
问:我刚刚有听到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说这世界就是这样,那我们能做什么呢?这社会普遍有一种所谓理想是不能存在的这种想象,普遍存在大家的心里。
刚刚庭怡提到的,还是可以对生命抱持着热忱,但是,这世界有很多问题,环境危机,去年大家都怕得要死,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害怕,因为我们都知道真的是会毁灭,去年有多少连续的大地震,气候极端,温室效应,经济体系快要崩溃,我们看到社会对立到慢慢失去理性,这世界愈来愈古怪,好像危险在眼前,愈来愈会变成一种无奈的宿命论甚至享乐主义,大部分的年轻人会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氛围,大概都不会对理想,对生命本质,对真理,对真善美有太多的想象,那你怎么保有那个希望?年轻人怎么面对社会?我们能做些甚么?当你再面对那位教育界长者时,已经不一样了,你跟他一样都是成年人,在人权上、在宪法保障上,你跟他是对等的, 当他再告诉你,这世界就是这样,该做什么就是什么的时候,你做为一个人类,面对美丽与丑陋并存的世界,你可以做甚么?
答:你这是在问两个问题,你是说保有信念热忱部分,跟能做什么?
问:保有信念是你的现状,你对世界保有热忱是你的现状,我的问题是你能做什么?或是你认为,人类可以做什么?这世界很危险,你可以采取什么行动?
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现在大家都是该做什么但是都不做什么,他们就以为这就叫做该做,该做什么呢?(停顿思考)我一直觉得人的能力有限,如果是说拯救世界,那又太大了,我会觉得我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就问心无愧,或是我可以帮助到别人我就帮,若是做一些让别人会觉得是快乐的事情,我只要没有对不起自己,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享乐当然是一定要,但是享乐不是纵欲那种状态,就是说我对我的生活感到满足,不管是多大多小的事情,希望自己能因此感到幸福,人的最终目的都是追求幸福快乐,所有的人都是,比如说我可以当老师,可以分享经验给学生,可以跟学生有互动,可以跟人有连结,那对我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我把我的理念信仰传达出 去。
我是一个基督徒,我信仰神,神对我而言就是爱,我要去爱别人,这听起来很大,可是我觉得我每天都在做,我每天都在爱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只要能为这些人做什么,问心无愧地完成你目前现阶段的东西,满足过你的生活,即使是只是一点点成就只是一点点,可是你依然感到快乐,你快乐,别人也快乐,就是帮助这个世界。
问:我很好奇,是不是在慈心,特别是中高年级,都可以跟老师这样对话,是什么样的条件可以你如此有条理?还是是否你的所有同学们普遍来说思绪都是如此清晰?
智弘老师答:这样的对话就是我每天的工作内容,我大概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上课就是全班一起做,有时候我会出大绝招,就是冲出教室完全不理他们,他们就来办公室找我,其实这种对话会在各种情境下发生,庭怡是比较主动,但是每个孩子的触角和方向都不太一样。
庭怡答:我想要提一件事,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身教非常重要,不过是父母或是我在华德福老师的身上,他们以身作则的部分,是比课业知识上,对我成长来说,是最大的动力。我看到老师为了梦想而努力,每次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回想一个原动力,因为他们努力实践了梦想,他们的梦想完成了,老师们的理想都在我们身上完成了,那我一定也能完成我的信念。
那些创校的老师像是纯淑所长,他们用尽了一生的利器,放弃许多东西,放弃了跟了女儿和孙女相处的时光,却愿意来陪伴教育我们,我看到她付出的努力还有真实地实践她的理想,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身教,还有纯淑所长平常的生活态度与人相处的方式,我觉得,不管父母对孩子或是人跟人之间,那种经验散发出的分享,是教育本身很美的一条路。